《谁才是你的宝宝》读后感
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,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,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。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谁才是你的宝宝》读后感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再次读葛葛这篇文章时(谁才是你的宝宝?)我突然发现,以前我的“接纳”和“允许”,其实在潜意识当中是暗暗藏着评判的。
这份微妙的评判就是:“小我”是“不好”的,但是“大我”不计较,它当“小我”虚幻不实,然后每一次看到“小我”时都默默给它发一个“pass”卡就万事大吉了。
靠着这个方法我走了很久,而直到最近才慢慢发现,“小我”无罪,甚至有些可爱,这时候我给予它的“允许”和“接纳”就开始不一样了,甚至可以说开始含着微微的爱了。
说到“微微”,我前段时间刚好录了一首《微微》,因为这首歌让我非常感动,也很有灵感。所谓的见微知著、一叶一菩提、本源无处不在,都在这首歌里体现出来了。
那段时间在我心情不好时,总是会突然出现一些细微的善意和温暖来提醒我——其实我一直都在被爱着、被宇宙或是“神”呵护着。
他们总是见缝插针在我的负面思维和情绪中挤出一席之地:
在我不开心的时候给我开心的素材,
在我不痛快的时候给我痛快的途径,
在我发火的.时候给我发火的空间。
相反,他们没有在这些时候给我讲道理、给我“扭转”思维、告诉我我做错了、让我去宽恕和允许。
于是我发现,其实“大我”一直在顺着“小我”,他只有一个目的,就是爱我,而不是让我觉醒,不是让我修正,让我改变思路,不是让我学会使用各种法门……
但是当我想学习的时候,这些学习资料又会源源不断朝我奔来,所以究竟是谁想觉醒、谁想修行、谁想改变一切呢?
不是“大我”,而是“小我”的选择。
那么小我在做什么呢?
以前我看了一些书籍,让我觉得头脑里的都是垃圾,都是病毒,只会带我远离觉醒;觉得“小我”一身缺点,只会让人混乱纠缠在轮回之中,所以想通过修行让它自行消失。
但是现在当我真正开始“正眼”瞧它的时候,却意外的看到了一个真正立体的影像。
我不光看到了它的脆弱、它的挣扎、它的缺点和它的执拗;我更看到了它的努力、它的倔强、它的不放弃、它的帮助,甚至它一步步带我走上修行的道路。
它陪伴了我30多年,我这才突然感觉到,
“小我”并不是垃圾,它其实就是“神”的意志。
每一个所谓“不好”的背后都是“小我”从它的角度去看到和去创造的爱,它是在帮我更加清晰的体会到,不管我在做什么,“大我”都一直在旁边给我爱。
我曾经觉得“色空不二”是意识信念投射外界的意思。但现在觉得也许色空不二的意思是说,“小我”和“大我”是在一起的:
“大我”通过“小我”的一个角度去表达爱,通过“小我”能体验到的各种具体的事情去感受爱;
而“小我”则借由“大我”的力量去创造世界,用某个“小我”的视角去获得“大我”带来的相应的精彩!
所以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觉醒从来都不是一个未完成的功课。
相反,觉醒是我的“小我”想要创造的一份精彩,而这份精彩注定同样是由“大我”陪伴着去体验、去前行的,就像是一场游戏。
而实际上,真我一直都是醒着的,一直都是色空不二的,只是一直没有认出来而已。
02.
最后我再唠叨一点这个觉醒游戏里面的有趣体验吧。
在游戏中,我的“小我”不喜欢冥想,一冥想就睡着,但它喜欢通过看书看电影看公众号来产生灵感和感悟;
我的“小我”总是无法活在当下,脑袋里总在思考,耳朵里总在播放着“葛葛”和“小飞虫”,甚至都不能全身心去洗个澡,因为洗澡的时候还要听;
我的“小我”尝试过“观声音”法,但是听着听着就走神了,但是它有时候听到狗叫鸟叫听到清晨的车喇叭声时,突然就感觉到了一种宁静;
我的“小我”欲望很强,想有各种灵性体验,想显化,想穿越时空,想感受一些科幻大片里的感觉;
但是它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就体会到了意识和投射的关系,感受到一次次“神迹”的出现,感受到各种精彩,让我离“认出自性”越来越近,也让我有了今天的感悟。
所以“小我”是无罪的,它是一个点,一条路,一趟体验,一场游戏。
它在告诉我:
不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,不管在从事什么样的行业,不管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;
不管有什么样的优缺点,不管是喜欢什么样的人事物,不管在经历哪些奇葩体验,不管在体验怎样的痛苦和折磨。
——所有这些统统都是被爱的。
而爱的方式有两种:
一、“大我”不干涉个人的自由意识和信念,所以我们的意识带着我们体验这一生;
二、即使如此,“大我”还是在一直给我们提供着喜悦幸福之道,因为它就是爱本身。
既然如此,我还会去执着于打坐冥想、清空大脑、观呼吸观声音、活在当下吗?是不是显得有点画蛇添足呢?(对于我来说无须如此)
我按照“小我”舒服的法子,通过看书看电影看公众号、通过思考产生灵感、通过一次一次的“懒惰+交托大法”来认出自性,如此也未尝不可。
都说人类一思考,上帝就发笑。但我今天所领悟的一切大部分都是透过思考而来,思考和悟在我身上总是相伴相生,它似乎就是神在与我对话的方式。
我爱这方式,因为它既是“小我”给的角度,又是“大我”得以发挥创造的路径。随心所至,何乐而不为呢?
亲爱的宝宝们,谁才是你们的宝宝呀?没错,就是你自己,你的“小我”和“大我”始终在一起的那个自己呀。
版权声明
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,仅代表原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,文章仅供学习观摩,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。
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@rediffmail.com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本文地址:http://www.15033.cn/zwtc/duhougan/2021-09-23 081818/414419.html